西南交通大学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西南交通大学(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西南交大,,、中国铁路总公司、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进入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2011计划” “卓越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是中法4+4、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主要成员以及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援藏计划培养院校。
学校创建于1896年,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工程高等学府,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以“唐山交大”和“唐院”之名享誉中外,被誉为“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学校曾先后定名唐山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1964年内迁四川,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学。在122年的办学历程中,有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62位海内外院士、24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从学校走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是交大毕业生中的卓越代表,曾长期在校任教并先后4次出任母校校长。
学校主体坐落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共有犀浦、九里和峨眉三校区,26个学院(书院),2家附属医院,青岛、唐山2个异地研究生院,校园占地5000余亩,师生五万余人,茅以升图书馆藏书量400余万册。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A+(全国第一),是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西南交通大学在新疆历年录取数据
点击图片可查看高清大图
院校录取数据--理科
专业录取数据--理科
院校录取数据--文科
专业录取数据--文科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学校共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一级省重点学科(涵盖46个二级学科)、54个二级省重点学科。11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
序号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
1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2 | 机械电子工程 |
3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4 | 车辆工程 |
5 | 交通运输工程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6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7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8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9 |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10 |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岩土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师资力量
截止2017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600余名,正、副教授15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国家“千人计划”16人,国家“万人计划”7人,“长江学者”2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0人,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1人,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4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还聘请了42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兼职教授;聘请了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兼职(名誉)教授。
专职院士(3人):沈志云、钱清泉、翟婉明
双聘院士(16人):刘宝珺、葛昌纯、梁文灏、沈昌祥、何华武、秦顺全、丁荣军、刘人怀、杜彦良、于俊崇、戴尅戎、张兴栋、王复明、任辉启、隋森芳、李安民
双聘学部委员(1人):周弘
“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16人):何其昌、冯志强、周克敏、王郴平、胡广地、李志林、安立楠、李维萍、顾国祥、圣小珍、靳忠民、罗胜年、陈全芳、王茜、许宇鸿、尹学军
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4人)沈志云、翟婉明、何川、高仕斌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周克敏、周仲荣、钱林茂、范平志、贾建民、赵勇、张卫华、何川、康国政、朱旻昊、闫连山、唐小虎、吴广宁、翟婉明、李志林、王平、何正友、李永乐、靳忠民、周绍兵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8人):周克敏、周仲荣、贾建民、赵勇、张卫华、何川、李芾、沈中华、陈新中、欧阳华江、杨沙、朱庆、翟婉明、安立楠、闫连山、唐小虎、康国政、朱旻昊、钱林茂、吴广宁、黄波、蒋丹凌、许钜秉、胡仁华、李卫东、何正友、李永乐
国家级突贡专家(9人):范平志、靳蕃、张世昌、强士中、徐扬、王金诺、周本宽、翟婉明、高仕斌
973首席科学家(3人):翟婉明、范平志、张卫华
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易思蓉、龚晖、冯晓云、彭其渊、罗霞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彭其渊、沈火明、吴广宁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2人):孙林夫、袁林果、朱旻昊、何正友、康国政、翟婉明、何川、王开云、钱林茂、闫连山、李永乐、唐小虎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5人):闫连山、李永乐、唐小虎、王开云、钱林茂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1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52门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3门、精品教材30门、规划教材65门;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车辆工程、通信工程、建筑学、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地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想了解更多高校资讯,请持续关注...
志愿填报e卡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购买志愿填报卡、升学服务卡